Apple Watch Series 6 开箱|两年深度使用心得与选购全攻略
透过两年实际使用,解析 Apple Watch Series 6 功能优势与限制,解决通知分心与健康管理痛点,提升生活效率与专注力,并提供详细选购建议与保护配件推荐,助你挑选最适合的 Apple Watch 版本与表带。
Click here to view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article.
點擊這裡查看本文章正體中文版本。
基于 SEO 考量,本文标题与描述经 AI 调整,原始版本请参考内文。
Apple Watch Series 6 开箱 & 两年使用心得
Apple Watch Series 6 开箱及选购指南&两年使用心得体验汇整
前言
时光飞逝,距离 上一篇开箱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文章 也已经过了两年了;以功能来说 Series 4 绰绰有余没有升级的必要,Series 5/Series 6 没有什么核心的突破功能,都是有会更好、没有也没关系的更新。
但因 小鬼的新闻 ,所幸将原有的 Series 4 LTE 版先给家人配戴使用了;LTE 版遇到状况可以不受手机有没有在身边的限制,都能拨出紧急电话,相较 GPS 版更加安全。
个人的使用习惯是出门配戴,回家就拔下来充电,睡觉不会配戴,所以少了睡眠体验的部分。
我 Series 4 买的是 LTE 版,但由于手机都会带在身边实在没必要每个月多付 $199 月费开通,而且在手表上回讯息很麻烦、接电话也要有 AirPods 才方便,再加上手表上的 Spotify 纯粹是播放控制器,无法离开 iPhone 独立播放(只有 Apple Music/KKBOX 可)
and… 本人是 iOS APP / watchOS APP 开发者
[2020–10–24 更新] :Spotify 已支援独立播放,在手表 Spotify APP 中选择播放装置->Apple Watch->连线蓝牙耳机->即可播放!(依然还不支援离线下载播放,需再有网路环境下才可使用)。
Apple Watch Series 6 开箱
直接进入本文重头戏。
下单
这次选择 GPS 44’mm 铝合金版赛普乐丝绿(军绿),搭配我的 iPhone 11 Pro 军绿。
没有跟到第一批购买,我 9/15 晚上下单:
系统给的预估收到时间 10/16~10/19(可能刚好遇到大陆国庆长假)
10/10 通知发货,预估 10/13 前就能拿到
10/13 通知因海关延误到货日期可能稍有延误
实际 10/14 拿到,不过还是比原始预估收货时间来得早了!
开箱
Apple Watch + 犀牛盾保护壳组
翻开背面,开箱!
开箱全过程完全用不到刀子,一路撕到底。
Open!
一个表带一个机体。
这一代包装厚度明显减少许多(少了豆腐头)
机体开箱
只附磁吸充电线。
机体特写
这次机体的保护材质改为纸制的,上一代我记得是黑色的绒布。
表带开箱
组合!
背面
组合时可先安装上半部表带,再拉掉纸质保护套,比较不容易手滑。
Apple Watch 6 + iPhone 11 Pro
with 奥乐鸡
泳圈鸡
Apple Watch 6 with 犀牛盾保护壳
血氧测试
玩一下这代的主打功能。
随显萤幕休眠 vs 显示时
挺好的现在开始萤幕不会熄灭,不用抬腕等萤幕亮查看消息!
开箱结束。
两年使用心得汇整
整理一下这两年的使用感觉和我自己的选购指南。
提升生活体验增加专注力
Apple Watch 作为手机的延伸,定位在手机与人之间的缓冲;我们目前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就是直面手机、直面纷纷扰扰的通知资讯。
不知道你是否跟我一样觉得手机的通知很吓人,即使是震动所发出的声音也是,有时收到通知心脏也跟著抖了一下;接著下意识就拿出手机看了看,重要的事再接著处理、不重要的话就收起手机;然后这个流程每天不断的重复在生活之中…
虽然你大可以关闭声音通知、关闭静音时震动、甚至关闭所有通知功能;但另一方面你也因此与世界脱钩,错过了真的重要的通知讯息,结果产生另一种无时无刻都拿手机出来检查的焦虑。
综合以上状况 Apple Watch 就能在其中充当润滑剂,在人与手机之间多加了一个漏斗进行过滤,手表配戴中&手机休眠时仅手表会通知,可以设定特定 APP 的通知才会传到手表、关闭特定 APP 通知声音/震动。
你可能会说,这些设定不是跟手机一样?但就体验来说,手表的声音/震动更为轻柔不干扰,即使你关闭声音/震动也能在抬腕时快速查看有无通知。
日常体验的提升在及增加专注力的方式就是在手表上快速 Review 通知讯息,然后决定要继续当前的工作,还是拿出手机处理讯息内容;中间被打断的时间非常短(就是看手表的时间)、也避免一直拿出手机会分心其他事情,增加做事效率。
健康生活、记录运动
透过有 Apple Watch 才能使用的独占的「健身」APP,能记录你一天的生活,包含每天活动量、走路、心跳、运动纪录,活动量增减统计、更仔细的健康资讯;社群方面还能与朋友竞赛活动量、解锁勋章,增加运动动力。
不过运动很看人,会运动的人还是会运动、不会运动的人也不会因为手表而去运动;他顶多就是增加了运动的纪录跟趣味性。
Apple Pay
手机都不用拿出来手表按两下就能感应付款,非常方便;尤其在已经大包小包的时候,没有多余的手去口袋掏手机出来时;另外也能安装有支援 Apple Watch APP 的发票 APP,先点 APP 开载具条码让店员扫,然后再按两下叫出 Apple Pay 付款。
我个人最常见的使用习惯是用手机 widget 让店员扫载具或是会员条码(如 7–11/全家,因他们也没提供 Apple Watch APP),然后在快速按两下手表叫出 Apple Pay,同一只手感应付款。
存里面,不用收据。
个人风格随你搭配
表面、表带都能随时依照你的心情更换;表面固定了几个,几个上班用、几个放假用;表带这两年买了四条…有皮革的、有金属的、有编织的,还有保护壳颜色更换…根据穿搭搭配。
苹果全家桶连动
手表可直接解锁 Mac 电脑
手表可一键查找手机(强迫手机发出嘟嘟声)
手表可当蓝芽自拍按钮,控制手机镜头拍照
查看天气
个人很习惯看手表的当前天气状况、降雨机率,一目了然;我用手机看都要点好几层才能看到我要的资讯。
闹钟及计时
倒数计时器跟闹钟也是我很爱用的功能,可以快速在手表上启动倒数计时器,在配戴手表的情况下计时器到跟闹钟响时都会透过手表通知你(如果手表开静音则用手表震动提醒你)
个人觉得非常舒服,尤其是想自己小憩一下时,怕闹钟铃声或手机闹钟震动会打扰到其他同事。
地图
骑机车时蛮好用的,可以 直接查看路线地图 、路线/转弯震动提示;但缺点就是地图没有针对机车优化,要 自己注意禁行机车路线 ,路线规划能力普通。
手表查看路线地图
Google Map 最近重回 Apple Watch ,但没办法直接查看路线地图,只有文字导航提示功能。
跌倒侦测
因最近大家很注意这个项目,特别列出来分享个人触发经验;有一次坐车上车时左手快速且大力地蹬了一下座椅,触发成功跌倒侦测;搭会先疯狂连续震动和发出声音呼叫你,看你有没有意识,如果不理他 30 秒后就会播打紧急电话及通知设定的紧急联络人。
Apple Watch 跌倒侦测 实测,1分钟打给119救援。
- watchOS 5 之前是超过 65 岁才会预设开启跌倒侦测、小于 65 岁预设是关闭的;这部分可以确认一下设定。
- 紧急联络人可指定多位,需事先设定。
推荐安装的 APP
有看过 前一篇开箱 的朋友,那篇文章除了开箱、使用教学,还有一些 APP 推荐;老实说后来我都删了,只留内建的 APP 跟一些常用的通讯软体;因为只有一开始新奇会装一堆 APP,后来也都没在用。
说实话需要复杂操作的时候你会用手机,手表真的只需要快速而已。
Apple Watch 这两年的发展
如同前述,Series 4 与 Series 6 功能、产品定位方面都没有变;都是 iPhone 手机的延伸,并非要取代 iPhone;这两年并没有突破性功能,续航也还是一天一充。
第三方 APP 方面两年来没新增多少,但有越来越多的趋势;Line、Goolge Map 最近更新也都加强了 Apple Watch APP 部分,没有被遗忘。
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分享 自己动手做 Apple Watch APP 的经验,基于 watchOS 5 开发,可以发现官方开放的功能很少(目前也差不多),所以第三方能发挥的空间有限以至于 APP 很少。
watchOS
目前已更新到 watchOS 7,同 iOS 一年一更。
watchOS 6: 加入环境噪音侦测、月经记录(适合女性朋友)、网路对讲机
watchOS 7: 加入睡眠追踪功能、洗手时洗手时间辅助提示、家庭共享功能
watchOS 7 家庭共享功能 (仅限 LTE 版)
这部分我因为把原本 Series 4 手表让给家人有实际体验过,可 参考此开箱影片 ;这功能手表是绑在你的手机上、手表要在附近才能更改设定,设定流程完成后部分设定无法再调整要重新设定,被共享的家人只能使用,不能自行客制化。
好处是配戴者不一定要是 iPhone 用户!
根据 官网资料 ,此功能仅限配备行动网路 LTE 版 Series 4 后续机型才能使用!
选购指南
到底该不该买?
我想会看到这边的朋友,80% 都已经想买了;我觉得如果是科技爱好者值得买来玩玩、如果手表对你来说是配件,同样的价格可以买到更美的、如果是只为了运动而买,有更好的运动表可以考虑,Apple Watch 偏综合需求及增强体验所设计。
小鬼的案例其实有 Apple Watch 也无法避免 因小鬼是洗完澡出浴室时跌倒,Apple Watch 防水但并不防水蒸气 ,如果时常戴手表洗澡很容易就坏掉了、另外因为要一天一充一般都是洗澡时拔下来充电,也不会配戴。
依然还只是手机的延伸、苹果实验性产品
一天一充,出门也都要带充电器
在从 Series 4 更换到 Series 6 时中间隔了两三周都没戴,个人感觉也没差。
Series 6 or SE or 二手 Series 4/5?
性能上都很足够再撑个3~5年都还行,有预算当然买新不买旧,追求 CP 值可以购买 SE ,如果预算有限可以买二手 Series 4/5/LTE版,较好入手。
Apple Watch 仅能与 iPhone 配对( Android 手机、iPad 都无法 ),另外也要考虑当前手机 iOS 版本, watchOS 7 仅限配对 iOS ≥ 14 以上机种 ( watchOS 6 => iOS ≥ 13/watchOS 5 => iOS ≥ 12)
iPhone 要先升级到相对应的最低 iOS 版本才能配对使用。
Series 6 / SE 不附豆腐充电头。
watchOS 7 的 家庭共享功能 (可查看小孩动向状态、老人健康状况) 只限 Series 4 以上版本或 SE 版 。
铝合金 or 不锈钢 or 钛金属?
不锈钢版本 (感谢同事友情支援)
看你怎么定位这只表,如果是新奇好玩买铝合金就好;如果要加强饰品配件属性则买不锈钢以上版本,更美更好搭。
铝合金版二手市场需求较多,新一代出来比较好脱手(我的 Series 4 还能卖到 7~8千)。
铝合金版的机身跟玻璃都较脆弱、萤幕玻璃也不抗刮,建议再多买保护壳+贴满版保护贴。
保护壳(约 $400)+ 保护贴建议找水凝贴、果冻贴(约 $800)否则容易遇到不贴合问题;总计约再多+ $1500 铝合金版也能有完整的保护。
另外附上血泪教训,如果你有贴保护贴一定要买保护壳否则容易碎边(我因为这样重贴了三张损失快 $3000)、保护贴一定要找好的能贴合的不然会很难用,都是浪费$。
小豪包膜的 HAO 果冻胶满版玻璃保护贴
全透明&全胶完全贴合,不影响滑动顺畅跟显示。
犀牛盾+保护贴
萤幕会变稍微厚一点点,所以内框可能会有一点浮起(看保护壳的公差),不过卡扣都还是扣得进去。
小豪包膜是说建议不要多塞犀牛盾的内框会比较容易挤压到保护贴,只用外框就好;但我 Series 4 这个状态用了两年都没事,所以大家就自行斟酌啰。
40mm or 44mm?
看你手的粗细,男生一般建议戴 44,太小有点怪。
如果你要买铝合金+保护壳要考虑加上保护壳的大小会不会太大。
GPS or LTE 行动网路版?
考量到之前买 LTE 都没用这次改买 GPS 版了,便宜 $ 3000。
GPS or LTE 的考量点除了你会不会有场景会只戴手表出门,还有最近大家最在意的跌倒报警功能, GPS 版仅限手机在身边或手表有办法连到当前网路环境 WiFi 下,手表连线到手机进行紧急报警 (若条件无法成立则一样无法通知报警);LTE 版则可独立运作,相对更安全;手机与手表间通讯也是一样,GPS版或未开通 LTE,则透过手机在手表附近、手表有办法连到当前网路环境 WIFI 下进行通讯。
手表有办法连到当前网路环境 WiFi 的意思是,手机、手表曾经连线过此 WiFi ,系统有纪录能直接连线。
watchOS 7 的 家庭共享功能 (可查看小孩动向状态、老人健康状况) 只有 LTE 版能使用 ,因为 手表的资料是传回设定人(家长)而非配戴者的手机 。
表带部分
表带只区分:
大的: 42 (Apple Watch 3 以下)/ 44 (Apple Watch 4 以上)
小的: 38 (Apple Watch 3 以下)/ 40 (Apple Watch 4 以上)
且苹果表示保证表带尺寸都不会更改(不然谁买 Hermès 版XD)至少目前 1~6 代表带都能共通。
一般版 / Nike 版 / Hermès 版
Nike 版只多 Nike 版专属表面,Hermès 版除了有Hermès 版专属表面还是Hermès 表带配不锈钢版本。
升级指南
如果你现在手上的是 Series 3/Series 2/Series 1 建议可升级,至少升到 Series 4 ;4 开始萤幕变满版(很多新的表面都要求 4 以上才能用)、处理器效能更好几乎不会卡顿,升级有感。
Series 4 可升可不升,毕竟主要只差在随时显示萤幕及血氧计,Apple Watch 的抬腕显示够快够敏捷,随时显示当然更好但也没一定要;血氧计部分没通过医疗验证,仅作参考。
如果已经有 Series 5,可以再等等下一代,没有升级的必要。
详细比较可参考官网「 比较所有表款 」,还有些细节功能的差异,例如:高度计、指南针…等等
延伸阅读
有任何问题及指教欢迎 与我联络 。
本文首次发表于 Medium (点击查看原始版本),由 ZMediumToMarkdown 提供自动转换与同步技术。